跳到主要內容

北京 | 必定走訪的巷弄:胡同

Summer 2014.


        從北京回到台灣已經超過半年了,還是很難單純以一句話形容這座城市或兩週的旅程,若以時序敘述,恐怕又太過混亂了,所以就以地點性質來向各位介紹了!

北京的巷弄:胡同




        「胡同」一詞始於元朝,據說是蒙古人對元大都(北京)小巷弄的稱呼,據文獻記載,明朝內城已存在九百多條胡同,外城三百多條,發展至清朝已存在一千八百多條,發展至今已多達四千多條。

        北京的城市規劃,從元朝沿襲至今,基本上以棋盤方格劃分,每個街廓裡由許多胡同劃分,同樣也是橫平竪直,道路的命名多為「OOO南大街」或「XX北路」,而胡同的命名則是包羅萬象卻又平易近人,例如「雨兒胡同」、「燈草胡同」、「菜市口胡同」。從道路名稱即可略知一二,北京的大街道、小胡同皆為正東正西、正南正北,因此在北京只要掌握了一條路的方向就不容易迷路,當然現在衛星定位普及,在大城市要迷路就更不容易了。

        大馬路旁的巷子拐進去就是古色古香的胡同,這趟旅程前一週住的青年旅社剛好就坐落在胡同裡,胡同旁還會停幾輛台車、腳踏車,甚至有人曬衣服等等,人潮多的胡同裡還有小攤販賣著北京地道的麻辣燙、兩塊錢人民幣的大西瓜等等,小販的吆喝、穿著開襠褲的小男孩、騎著腳踏車的婦人,偶爾還會聽到有人在吵架,塵土的飛揚恐怕都不及人類活動的熱鬧了。


靠著植栽停的腳踏車和靠牆停的摩托車
胡同裡的台車
        正東西南北的胡同和方方正正的四合院簡直是絕配,因此雖說胡同的路寬通常只能容許一輛房車通過,但胡同旁的家院其實空間挺寬敞的,多是四合院的格局。然而,並非每戶都如此幸運,胡同多是一扇大門,裡面的空間再分割成3-6戶不同的人家,以長廊連串,若屋舍的空間不足,狹窄的長廊還可能疊了一些暫時用不到的傢俱;若是老胡同裡的老舊房舍,屋裡通常沒有衛浴設備,大小便就到外面的公廁使用,所以北京的胡同裡除了處處可見台車、腳踏車、磚瓦外,走幾步路就是公共廁所。這裡的廁所,尤其是女廁,有的有門牆圍著一個個茅坑,有的是沒門的,拿份報紙去看就是,別擔心春光外洩,沒人愛看,入境隨俗就是了!

胡同旁家戶的入口格局

胡同旁家戶的入口格局
胡同旁家戶的入口格局
胡同裡的小胡同


熱門胡同景點,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:南鑼鼓巷


        北京的胡同幾乎遍及人們的活動範圍,這趟旅程住的兩間背包客棧剛好就坐落於城西的「正覺胡同」和東城的「燈草胡同」。不過來北京旅遊,多數觀光客肯定不會錯過「南鑼鼓巷」!

        南鑼鼓巷鄰近鐘鼓樓,北起鼓樓東大街、南至平安大街,與元大都同時建成,與胡同群形塑出魚骨狀的路網,是北京最古老街區之一。此外,許多專為觀光客開設的商店林立於南鑼鼓巷,紀念品、小吃店、小酒吧、咖啡廳等等,這也是此街區人聲最為鼎沸之處,越往南鑼鼓巷反向的胡同裡走去,則愈寧靜,靠近南鑼鼓巷的胡同還是有少數的商家和小攤販等等。


南鑼鼓巷街區胡同的攤販
南鑼鼓巷周圍的香港飲料店的牆壁
        不過這座古老的胡同街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紀念品商店,也非哪間特別的咖啡廳,而是「公廁」,前面提到胡同裡的住家多半沒有廁所,如要使用必須走到外面的公廁。公廁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南鑼鼓巷,也就是紀念品商店、餐廳、酒吧聚集的骨幹,這條巷子的公廁不是馬桶,而是一個洞,但每個洞之間有牆分隔,至於門,有的鎖壞了,有的門快被拆了;除了南鑼鼓巷的公廁外,周圍的胡同也建有公廁,服務對象多半是當地住戶,可能也是因為服務當地住戶,這裡的公廁只有洞,洞和洞間是沒有屏蔽的,怕羞的話,拿份報紙擋就是。僅僅不到一百公尺之隔,就連公廁的設計都不盡相同,雖然有點不習慣,但看到廁所裡的婆婆坦蕩而自然的模樣,我猜想他們在某方面上,比我多了一點坦白和尊重,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行為的坦白,以及對他人身體的尊重,這樣的胸襟,我還得更加努力學習了。


菊兒胡同 (來源:網路圖片)

舊城改造新四合院:菊兒胡同


       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「南鑼鼓巷」只是單純給觀光客旅遊的地方,要不然就是當地居民生活的地方,其實並不然,若走到「菊兒胡同」會發現和其他胡同風貌不同的四合院。

        菊兒胡同在1988年由吳良鏞建築師領導有機更新,進行危屋、積水、漏雨的改造,順其原有肌理,保留四合院鄰里往來密切的空間特質,融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與在國外的經驗,汰舊換新,改建成更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的新四合院,成為北京老城區改造的典範,並於1993年獲得聯合國世界人居獎。

菊兒胡同的簡介影片:





文青絕不能錯過:五道營胡同

        除了南鑼鼓巷為著名的胡同街區外,北京還有一處是喜歡設計、文創的文青們絕對不可錯過的:五道營胡同。同樣也是以觀光休憩為其賣點,但五道營胡同少了南鑼鼓巷的雜沓的人群,這裡商業街不只單純以觀光客為取向,更確切的說,這裡的每一間餐廳、酒吧、咖啡廳、服飾店、書店等,彷彿皆由喜歡藝術、愛好復古的設計師、藝術家經營,每一間個性小店都散發其寧靜以致遠的獨特氣質。

        除了商店之外,有些建築明顯內部還在裝修,如果要說這條街會讓我想到台灣哪一條巷弄,我想應該是台南的神農街吧,但和神農街不同的是,這裡的建築多半是一兩層樓的平房,產業性質也更能符合民生需求,如餐飲、書籍、衣著等。

五道營胡同的空屋
五道營胡同的電箱和電線
胡同旁的盆栽
五道營胡同的街景
酒瓶當做路上的裝置藝術?
一間餐廳的入口

一間餐廳的店面

服飾店的窗景
眺望的貓

推薦體驗北漂生活的老胡同

        作為觀光,我認為南鑼鼓巷和五道營胡同都可去走訪,南鑼鼓巷看的是建築和街區的輪廓與空間營造出來的文化;而五道營胡同則是必須感受店家的氣質和個性,空間營造、光線、播放的音樂等等,別出心裁卻又恰如其分。不過,真要我推薦,我想我更喜歡位於西城區護國寺小吃一帶的胡同,更貼近北京當地人的生活,儘管塵土飛揚、飲食口味更重了些,但走在這胡同裡,聽見當地人叫賣、叫囂聲,摩托車轟隆隆的引擎聲,就好像跟他們踏著一樣的步伐,又辣又油的口味更貼近北京的飲食習慣,有趣的是,時不時就會見識當地人吵架的景況,例如我就聽到兩個婦人在胡同裡對罵:

「你搞什麼,亂七八糟!」
「干你什麼事,是礙到你了嗎?」
「講話這麼難聽,你什麼東西?」
「你不是個東西!」接著騎著機車揚長而去。

旅行時的所及都是真實的生活,仿若有種北漂的感覺,才曉得原來大家為了生活都這麼拼命啊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達蓋爾暗房工作室|黑白底片放大

Apr 18, 2015. 早在一個月前就報名的黑白底片放大體驗營,歷經這些日子的殷殷期盼,終於來到了! 先讓大家來看看放相的神奇! 上圖兩張照片由同一張底片放相,可以很明顯看出右邊的相片在亮度、反差上遠不及左手邊的相片。 同樣的底片卻洗出兩種不一樣光度的相片,究竟是怎麼回事勒?

北京|大戰後的美麗:盧溝橋、圓明園

Summer, 2014.         到歷史人文氣息濃厚的北京,不免俗地走訪古蹟名勝證明自己到此一遊,然而這趟北京行我沒有安排太多歷史古蹟的行程,一是肯定到處人擠人,怕走了馬卻看不到花,二是理工背景的我對歷史實在沒有太濃厚的情懷,歷史遺跡如要烙印在我的腦海裏,無非是特別出眾、要不就是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太過巨大,重新翻寫了新局面。